新华网天津5月13日电(王宁 周润健)原开滦矿务局大楼历经两年时间改造焕新开放,为津门百年金融街区注入新活力;从两处废弃大院到一条“花园老街”,天津五大道“网红打卡地”上新;梁启超等名人故居在天津意式风情区重装亮相……一幢幢脱胎换骨的老建筑,讲述着加速盘活历史文化资源、推动城市更新的故事。
??近年来,多地将盘活文化资源存量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,因地制宜推动小洋楼等资源盘活利用,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。
??小洋楼焕新迎客
??一座城市的魅力,离不开风情独特的建筑美。这些建筑,是城市情感的化身,是一方水土无可替代的人文创造,亦是见证历史变迁的纪念碑。
??于天津而言,一幢幢小洋楼是其独特风景。
??立夏时节,繁花盛开。位于天津意式风情区的进步道与胜利路交汇处,一栋三层小洋楼近日开门迎客。
??建筑主入口处为拱券门廊,外檐为红砖清水墙面,正中间“津派国际”的牌匾十分醒目。穿过门廊步入建筑内,中西合璧、古今交融的气息扑面而来。两颗石柱还保留着建筑原有的风格,红色地板、雪白的墙壁已焕然一新。

“津派国际”小洋楼外景。王宁 摄
??和田玉起源、非遗作品……三层楼的主题分别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、天津红色文化和津派书画展。“玉文化其实是中国石器时代的发展史,市民游客通过操作,可以近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”讲解员曹思敏介绍说。

游客在“津派国际”参观艺术作品。王宁 摄
??“第一次走进这座建筑,带孩子体验了古代的磨石、钻孔技术,收获满满!”一位本地市民感叹不虚此行。
??这栋气派的小洋楼曾为曹锟旧居主楼,始建于1930年,是天津市河北区文物保护单位。早前,该建筑曾作为渤海商品交易所的交易大厅,后因业态调整长期闲置。
??“我们依托该建筑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区位优势,将其改造为文化交流中心,通过‘历史文化+国际交流’的运营模式,聚力打造天津海河沿线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标杆。”负责建筑运营的津派国际文化交流(天津)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勇翔介绍。